名人寄語

名人寄語(周嘉歡)(只限中文版)

周嘉歡

《香港家書》


"KK:


你好嗎?自從今年六月在澳洲黃金海岸與你一同開會,為明年第十七屆世界移植人士運動會展開籌備工作之後,轉眼又半年了,相信你那邊一定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。記得在籌備會議最後一晚的聚餐上,認識了換腎38年、已經60多歲、仍然參加三角鐵人賽的Keith,見到很多和你一樣的移植康復者,精神抖擻地站在台前,我便覺得好感動。何時香港器官捐贈的工作能夠追得上你們呢?


香港移植的歷史比澳洲短,香港每一百萬人才有4.7個器官捐贈者,比你們低得多了,與西班牙每一百萬人有34個捐贈者更是望塵莫及。目前香港有接近2000個病人正在輪候各類的器官和組織,但去年只有33位死者捐出內臟器官,救回90個末期器官衰竭病人,真是杯水車薪!腎衰竭的病人還好,雖然平均差不多要等六年的時間,但還可以邊洗腎邊等;相比起來,等候換肝、心和肺的病人就不幸得多了,不少因為等不及合適的器官而終於逝世。香港有很好的醫療人員、技術同藥物,只可惜無足夠的器官。作為醫生,見到這種情形真令人覺得難過。


不過,我們都無需氣餒。為了改善器官不足的情況,醫院管理局今年成立了中央移植委員會,希望由內部理順器官捐贈的流程,但求不遺漏任何適合的器官。衞生署亦積極推動,近日推出了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,效果不錯,推出兩日已經有三千人登記了,証明香港人都是有心支持捐器官的。其實,經過醫學界、政府、傳媒與各有心團體多年的努力,香港市民對器官捐贈的意識已經普遍提高。你知道嗎,二十多年前,當我剛剛開始接觸器官捐贈的時候,有名護士長竟然説:「都不知道你們會否為了取我的腎而不救我?」當時我聽到真是又憤怒、又震驚。連姑娘都這樣想,更何況是市民呢?今時今日香港市民對醫管局一般都相當信任,不會再這樣懷欵我們。去年轉介的個案之中,更有兩成是由死者家人自己提出。十年前只有少於四成的家屬願意在親人去世之後捐出器官,到2007年已有接近五成同意。


最近的民意調查發現,六成的香港人願意死後捐出自己的器官去救人,這個數字,原來和西班牙一樣。我知道你一定會問,既然願意捐贈器官的比例一樣,為甚麼西班牙的捐贈率又比我們高出這麼多呢?再舉兩個數字讓你動腦筋,調查亦發現17%的西班牙人會拒絕捐出親人的器官,而香港是53%。為何同意與拒絕的相加不是等如100%呢?因為真正決定是否捐出器官的不是死者,而是死者的家屬!中國人好尊重死者的意願,統計顯示,如果死者生前曾經講過想捐器官,八成半的家人都會盡力完成死者的遺願;相反,如果死者生前沒有表示願意與否,六成的家屬就會怕違反死者的心意而寧願選擇不捐器官。你還記得曾有一位香港人在湖南遇到車禍,就是因為他希望捐器官救人,他的家人就千辛萬苦,千里迢迢將他運返香港,讓他可以捐出器官嗎?早前有一位親屬因為不知道妹妹的意願而拒絕捐出器官,那知第二天他找到妹妹簽的器官捐贈咭,可惜已經錯過了捐器官的時機,我們都覺得好遺憾。事實上,不知道死者的意願已經成為家屬拒絕捐器官最常見的理由,而不再是保留全屍的觀念。


中國人不習慣與家人談論死後的安排。你可能估不到,原來忌諱談論生死的並不是長者而是年輕人!很多長者都喜歡安排自己的後事,揀選甚麼葬禮、用甚麼棺木、遺物留給誰,早有決定,是何等的豁達。反而年輕人既不想父母擔心,又沒空為將來打算,總覺得死亡是遙不可及的事。其實又有誰會知道自己何時會死呢?有心人如果真的想死後捐器官救人的,就應該及早將自己的意願清清楚楚地告知家人,簽妥器官捐贈咭帶在身上,再上網在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登記。萬一真的不幸過世,醫護人員也很容易便可以在名冊中知道你的心意,家人又可以輕輕鬆鬆的幫你決定,大家就安安樂樂地做好事了!


明年第十七屆世界移植人士運動會就快到了,香港的移植運動員已經密鑼緊鼓加緊練習,希望得到更好的成績去報答捐器官救他們的人。我現在正為籌措經費而頭痛,黃金海岸消費不便宜,現在經濟衰退,找資助很困難,我相信世界各地的情況都差不多,希望籌委會盡力減低收費,讓多些運動員可以參加比賽,那我就萬分感激了!


明年在黃金海岸再見!祝你身體健康、生活愉快!"

周嘉歡

前香港移植學會會長

2008年11月29日